產(chǎn)品名稱 |
金銀花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金銀花樹,從形態(tài)上與傳統(tǒng)金銀花品種比較,把傳統(tǒng)藤本金銀花培育成樹型金銀花,葉大、厚、頂部尖,毛多?;ù?、金銀花花壁厚,毛長約0.22厘米?;ㄡ樁鄶?shù)一雌五雄;花長一般5.2-6.1厘米,長6.6厘米,金銀花千針鮮花重322克(大毛花120.4克,雞爪花104克)。徒長枝少,大多裸芽也為短花枝,大水大肥也不徒長枝蔓。
忍冬,半常綠多年生藤本;幼枝潔紅褐色,密被黃褐色、開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無毛。葉紙質(zhì),卵形至矩圓狀卵形,有時卵狀披針形,稀圓卵形或倒卵形,極少有1至數(shù)個鈍缺刻,長3-5 (-9.5)厘米,尖或漸尖,少有鈍、圓或微凹缺,基部圓或近心形,有糙緣毛,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小枝上部葉通常兩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葉常平滑無毛而下面多少帶青灰色;葉柄長4-8毫米,密被短柔毛。
總花梗通常單生于小枝上部葉腋,與葉柄等長或稍較短,下方者則長達2-4厘米,密被短柔后,并夾雜腺毛;苞片大,葉狀,卵形至橢圓形,長達2-3厘米,兩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小苞片圓形或截形,長約1毫米,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長約2毫米,無毛,萼齒卵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尖而有長毛,外面和邊緣都有密毛。
開花時應適時采收,方法是在花蕾尚未開放之前,先外后內(nèi)、自下而上進行采摘。采收后,要及時加工晾干,采下的鮮花,薄攤在草、竹席或塑料薄膜上晾干,注意不要翻動,以防變色發(fā)黑。條件好的也可采用新型烘干機,效果更好。晾干或烘干后。喜溫和濕潤氣候,喜陽光充足,耐寒、耐旱、耐澇,抗零下30°C低溫,故又名忍冬花。3°C以下生理活動微弱,生長緩慢。5°C以上萌芽抽枝。16°C以上新梢生長快,20°C左右花蕾生長發(fā)育快。 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堿。但以土層深厚疏松的腐殖土栽培為宜。
褐斑病,葉部常見病害,造成植株長勢衰弱。多在生長小后期發(fā)病, 8~9月份為發(fā)病盛期,在多雨潮濕的條件下發(fā)病重。發(fā)病初期在葉上形成褐色小點,后擴大成褐色圓病斑或不規(guī)則病斑。病斑背面生有灰黑色霉狀物,發(fā)病重時,能使葉片脫落。防治方法:剪除病葉,然后用1:1.5:200波爾多液噴灑,每7~10天1次,連續(xù)2~3次:或用65%代森鋅500倍稀釋液或托布津1000~1500倍稀釋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xù)2~3次,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收獲加工金銀花采收佳時間是:清晨和上午,此時采收花蕾不易開放,養(yǎng)分足、氣味濃、顏色好。下午采收應在太陽落山以前結束,因為金銀花的開放受光照制約,太陽落后成熟花蕾就要開放,影響質(zhì)量。不帶幼蕾,不帶葉子,采后放入條編或竹編的籃子內(nèi),集中的時候不可堆成大堆,應攤開放置,放置時間不可太長,長不要超過4h。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