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紅花繼木,紅繼木、紅梽木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外植體: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紅花繼木莖尖、芽及枝等作外植體,其中外植體采集在7~8月好,污染率較低。
紅檵木插條在溫暖濕潤條件下,20~25天形成紅色愈合體,1個(gè)月后即長出0.1cm粗、1~6cm長的新根3~9條。
剪成7~10cm長帶踵的插穗,插人土中1/3;插床基質(zhì)可用珍珠巖或用2份河沙、6份黃土或山泥混合。插后搭棚遮蔭,適時(shí)噴水,保持土壤濕潤,30~40天即可生根。
前期精細(xì)管理,直到根系木質(zhì)化并變褐色時(shí),方可粗放管理。有性繁殖因其苗期長,生長慢,且有白檵木苗出現(xiàn)(返祖現(xiàn)象),一般不用于苗木生產(chǎn),而用于紅檵木育種研究。
不對(duì)稱,兩面均有星狀毛,全緣,暗紅色。花瓣4枚,紫紅色線形長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花期長,約30~40天,國慶節(jié)能再次開花?;?~8朵簇生在總梗上呈頂生頭狀花序,紫紅色。果期8月。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qū)、印度北部?;ā⒏?、葉可藥用。灌木,有時(shí)為小喬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
花序柄長約1厘米,被毛;苞片線形,長3毫米;萼筒杯狀,被星毛,萼齒卵形,長約2毫米,花后脫落;花瓣4片,帶狀,長1~2厘米,先端圓或鈍;雄蕊4個(gè),花絲極短,藥隔成角狀;退化雄蕊4個(gè),鱗片狀,與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極短,長約1毫米;胚珠1個(gè),垂生于心皮內(nèi)上角。紅花檵木多為自然式形態(tài),球形形態(tài),造型樁景形態(tài)。
是否面向全國:是
杭州蕭山新街碧龍園藝場 6年
———— 認(rèn)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