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大葉黃楊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大葉黃楊是灌木或小喬木,高0.6-2.2米,胸徑5厘米;小枝四棱形(或在末梢的小枝亞圓柱形,具鈍棱和縱溝),光滑、無毛。葉革質(zhì)或薄革質(zhì),卵形、橢圓狀或長圓狀披針形以至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3厘米(稀披針形,長達9厘米,或菱狀卵形,寬達4厘米),先端漸尖,頂鈍或銳,基部楔形或急尖,邊緣下曲,葉面光亮,中脈在兩面均凸出,側(cè)脈多條,與中脈成40-50度角,通常兩面均明顯,僅葉面中脈基部及葉柄被微細毛,其余均無毛;葉柄長2-3毫米。
園藝變種的繁殖,可用絲棉木作砧木于春季進行靠接。
壓條宜選用2年生或更老枝條進行,1年后可與母株分離。
煤污病
煤污病主要侵染大葉黃楊的葉片,發(fā)病初期呈點片狀煤煙狀,以后逐漸擴大連接成片,重者可覆蓋整個葉面,常出現(xiàn)薄片狀,開裂、剝落。該病系多種煤污菌侵染所致,這些病菌主要寄生在蚜蟲、介殼蟲等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上。在蔭蔽、高濕、高溫和通風(fēng)不良的情況下極易發(fā)病。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寄主植物上越冬,翌春寄主植物上出現(xiàn)介殼蟲和蚜蟲排泄物或分泌物時,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便萌發(fā),對植株葉片進行侵染,病菌可多次侵染,使病害反復(fù)發(fā)生。
防治方法:及時防治蚜蟲、介殼蟲;種植不可過密,及時修剪,加強通風(fēng)透光,可噴灑0.3波美度石硫合劑2次。每15天噴一次。在發(fā)病初期,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可有效減輕病情。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