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大葉黃楊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大葉黃楊(學名:Buxus megistophylla Levl.):灌木或小喬木,高0.6-2米,胸徑5厘米;小枝四棱形,光滑、無毛。葉革質或薄革質,卵形、橢圓狀或長圓狀披針形以至披針形,葉面光亮,僅葉面中脈基部及葉柄被微細毛,其余均無毛?;ㄐ蛞干?,花序軸長5-7毫米,有短柔毛或近無毛;苞片闊卵形,雄花8-10朵,雌花萼片卵狀橢圓形。蒴果近球形,長6-7毫米,宿存花柱長約5毫米,斜向挺出。花期3-4月,果期6-7月。
可采用扦插、嫁接、壓條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極易成活。
硬枝扦插在春、秋兩季進行,扦插株行距保持10厘米×30厘米,春季在芽將要萌發(fā)時采條,隨采隨插;秋季在8-10月進行,隨采隨插,插穗長10厘米左右,留上部一對葉片,將其余剪去。插后遮陰,氣溫逐漸下降后去除遮陰并搭塑料小棚,翌年4月份去除塑料棚。夏季扦插可用當年生枝,2年生枝也可,插穗長度10厘米左右。
大葉黃楊喜濕潤環(huán)境,種植后應立刻澆頭水,第二天澆二水,第五天澆三水,三水過后要及時松土保墑,并視天氣情況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為宜。夏天氣溫高時也應及時澆水,并對其進行葉面噴霧,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澆水只能在早晚氣溫較低時進行,中午溫度高時則不宜澆水,夏天大雨后,要及時將積水排除,積水時間過長容易導致根系因缺氧而腐爛,從而使植株落葉或死亡。
苗木移植多在春季3-4月進行,小苗可裸根移,大苗需帶土球移栽,不需特殊管理,按綠化需要剪成形的綠籬或單株,每年春、夏各進行一次剪修。 經修剪者,其枝條抽生極易,以維持一定樹形。
立枯病
大葉黃楊
大葉黃楊
發(fā)病初期,個別枝條的上部葉片青干失水,繼而整個枝條和全株呈青枯失水狀,終葉片呈黃白色而整株死亡。病原菌多從根部傷1:3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一般5月中旬開始發(fā)病,7-8月為發(fā)病高峰期,有的植株從發(fā)病到死亡不超過一周。
防治方法
(1)加強檢查,不引進帶病植株。
(2)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栽培地保持濕潤,但不能積水。
(3)如發(fā)現(xiàn)有患病植株,應及時將病株拔除燒毀。栽培地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澆灌消毒,每平方用量為5-6千克,連續(xù)澆灌3次,每次間隔5天;也可用硫磺粉0.5千克與土壤充分拌勻,進行消毒。
(4)發(fā)病初期,在用殺菌劑灌根的同時,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對植株交替噴霧,連噴2-3次。
扁刺蛾
扁刺蛾主要以幼蟲為害葉片,一年發(fā)生一代,老熟幼蟲在淺土層中越冬,5月化蛹,6月初開始羽化,卵一般產在葉片上。卵期6-8天,6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有為害,8月下旬幼蟲入土化蛹越冬。幼蟲多在葉片上食葉肉。發(fā)生量較大時,可將植株葉片吃光。
防治方法:挖除越冬繭,殺滅越冬紡蟲。可用蘇云金桿菌(Bt)乳油500倍液或25l%溴氰菊酯乳油20oo倍液噴殺幼蟲。
紅蜘蛛
紅蜘蛛主要為害葉片,一年發(fā)生10代左右。以受精雌成蟲在土塊、落葉及枯枝上越冬。3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可為害植株,高溫干旱季節(jié)為害更嚴重。植株受害后,葉片極易脫落,影響生長。
防治方法:早春萌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消滅越冬成蟲。發(fā)生器可噴施1.8%阿維菌素乳油6000-8000倍液或30%克螨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
日本龜蠟介
一年發(fā)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梢上越冬。 形態(tài)特征:雌成蟲,臘殼灰白或略呈肉紅色,橢圓形。雄成蟲,體深褐色或棕色,頭和胸部背板較深。若蟲,蠟殼卵圓至橢圓,背部微隆起。
防治方法:
(1)檢疫措施防治:異地購苗時,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植物檢疫手續(xù),防止害蟲人為傳播。
(2)加強園林養(yǎng)護管理:通過養(yǎng)護管理,創(chuàng)造不適于介殼蟲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實行輪栽,及時清園,將落葉、雜草、病蟲枝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害蟲蟲口基數(shù),合理施肥,增強植物抗性。合理修剪,使其通風透光,改變介類生存環(huán)境,削弱其繁殖力,減少危害。
(3)藥劑防治:蟲口密度不高時,可用軟刷蘸少量敵敵畏加水(1:50至100倍液)抹殺。若蟲盛發(fā)期,噴施洗衣粉柴油乳劑;150至200倍苦楝油乳劑;1%苦參素1000至2000倍液;2000至2500倍大力殺,每隔10天左右噴藥一次,連噴3次。
(4)保護寄生蜂等天敵。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