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櫸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櫸樹,又名光葉櫸,是蕁麻目、榆科、櫸屬的落葉喬木樹種。櫸樹(名醫(yī)別錄)光葉櫸(中國樹木分類學),雞油樹(經(jīng)濟植物手冊),光光榆(秦嶺),馬柳光樹(陜西略陽)。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00厘米;樹皮灰白色或褐灰色,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剝落;當年生枝紫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后漸脫落;葉薄紙質至厚紙質,大小形狀變異很大,卵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9厘米,寬1~4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有的稍偏斜,稀圓形或淺心形,邊緣有圓齒狀鋸齒,具短尖頭,側脈8-14對;上面中脈凹下被毛,下面無毛。葉柄長4-9毫米,被短柔毛。
分布于中國、日本和朝鮮。在中國分布于遼寧(大連)、陜西(秦嶺)、甘肅(秦嶺)、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和廣東。生于河谷、溪邊疏林中,海拔500-1 900米。在華東地區(qū)常有栽培,在濕潤肥沃土壤長勢良好。
采種時間與采種方法,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當果實由青轉褐色時采種。采用自然脫落法或敲打小枝法在地面收集種子。采種后要先除去枝葉等雜物,然后攤在室內通風干燥處自然干燥2~3d,再行風選。貯存前于室內自然干燥5~8d,使種子含水量降到13%以下。
苗期管理,條播,行距20cm,覆土厚度0.5cm,并蓋草澆透水。插種后25~30d,種子發(fā)芽出土,應及時揭草煉苗,并防治鳥害。幼苗期需及時間苗、松土除草和灌溉追肥。苗木生長高峰期在7月至9月下旬。苗期每年應除草3~5次,每次松土除草后追肥1次,后1次施肥可在8月上旬進行。櫸樹苗期苗木會出現(xiàn)分杈,需及時修整。
初植密度,1年生櫸樹實生苗移植50cm×150cm(13000株/hm)。栽植方法:定植株行距為100cm×100cm(10000株/hm2)或栽植宜在3月上、中旬進行。栽植時將苗木在穴中放正,先回土至穴1/3處,再將樹苗干向上輕提,使根系舒展,再回土至穴2/3處。爾后,澆透水,再將穴土回滿?;赝習r先回表土,再回心土,并做到邊回土邊輕踩。
一年生苗木栽植宜淺。在長江以南崗坡早地,栽植深度為樹苗原根莖埋入土中0~4cm。在夏季地下水位較高的立地宜筑壟栽植。干旱地區(qū)和易旱地塊,栽植深度可以略深,根莖埋入土中5~10cm。栽植時,還需在樹根際四周做好圍堰,方便持續(xù)干旱時澆水,并防止”下雨時雨水流失。對個別地上部分已枯死、但根部還存活的苗木,應及時截干平茬。
苗木管撫,中耕除草,除草、松土是櫸樹大苗(幼樹)管撫的重要措施。通過除草、松土,防止雜草與幼樹爭奪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提高土壤通氣性,改善苗木根系的呼吸作用根際環(huán)境,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有機物的分解,促進苗木生長。幼齡期的櫸樹圃地,每年需松土、除草3~4次。每次除草、松土后,應將雜草覆蓋根際保墑保濕。
病蟲防治,尚未發(fā)現(xiàn)櫸樹有嚴重的病害。苗期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20多種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蟲、尺蠖、葉螟、毒蛾、袋蛾、金龜子等危害。對食葉害蟲可及時噴灑80%敵敵畏1000倍液、90%敵百蟲1200倍液或2.5%敵殺死6000倍液等殺蟲劑1~2次防治;對于地下害蟲小地老虎須澆灌或用毒餌誘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