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楓香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每一蒴果僅有1~2枚可孕的黑色種子,具倒卵形短翅??稍械姆N子有翅,為黑色;不孕種子無翅,為黃色,較淡。果實成熟后開裂,種子易飛散。當果實的顏色由綠變成黃褐(稍帶青)、尚未開裂時,應將其擊落,以便于收集。回的果實應置于陽光下進行晾曬,一般3~5d即可。在晾曬的過程中,應常用木锨翻動果實,待蒴果裂開后將種子取出。然后用細篩除去含有的雜質即可獲得純凈的楓香種子。。以鮮果的重量進行計算,出種率為1.5%~2.0%。采集的種子應裝于麻袋內置于通風干燥處進行儲藏。
病蟲防治,楓香幼苗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因此一般不易發(fā)生病蟲害。但在剛揭草時,由于苗木長勢較為幼嫩,短期內有病蟲發(fā)生。可在揭草后7d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噴霧,一般可用百菌清2000倍液。以后隔20~30d噴百菌清1000倍液,或多菌靈800~1000倍液1次;當有蟲害發(fā)生時,可噴甲胺磷1000倍液進行防治。在苗木的生長期間,應做好松土除草工作。由于楓香幼苗對除草劑敏感,當發(fā)生草害時,一般采取人工拔草的方式,不可采用除草劑。
造林繁育,選地整地:選擇溫暖濕潤、土壤深厚的山谷、山坡下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區(qū)以陰坡半陽坡為好。整地冬季前完成。緩坡地以全墾加穴狀整地為好,山地陡坡采取魚鱗坑或穴狀整地,穴規(guī)格50cm×50cm×40cm。植株定植,3月中上旬氣候較穩(wěn)定時造林。一般株行距為(1.5~3.0)m×(1.5~3.0)m,栽1110~4440株/hm2。培養(yǎng)用材林可稀植,以培養(yǎng)餌料林、原料林、材苗兼用林為主的可密植。丘陵和低山區(qū)可營造混交林,與馬尾松、杉木等樹種混交,混交方式為帶狀或塊狀,混交比例楓香占30~40%。杉木或馬尾松采伐跡地更新,應營造以楓香為主的混交林,其比例達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