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楓香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落葉喬木,高達(dá)30米,胸徑大可達(dá)1米,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鱗狀苞片敷有樹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澤。葉薄革質(zhì),闊卵形,掌狀3裂,中央裂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兩側(cè)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綠色,干后灰綠色,不發(fā)亮;下面有短柔毛,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
掌狀脈3-5條,在上下兩面均顯著,網(wǎng)脈明顯可見;邊緣有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葉柄長達(dá)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葉線形,游離,或略與葉柄連生,長1-1.4厘米,紅褐色,被毛,早落。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雄蕊多數(shù),花絲不等長,花藥比花絲略短。
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長3-6厘米,偶有皮孔,無腺體;萼齒4-7個,針形,長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nèi),上半部游離,有柔毛,花柱長6-10毫米,先端常卷曲。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zhì),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nèi),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種子多數(shù),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喜溫暖濕潤氣候,性喜光,幼樹稍耐陰,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澇。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在濕潤肥沃而深厚的紅黃壤土上生長良好。深根性,主根粗長,抗風(fēng)力強(qiáng),不耐移植及修剪。種子有隔年發(fā)芽的習(xí)性,不耐寒,黃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不耐鹽堿及干旱。在海南島常組成次生林的優(yōu)勢種,性耐火燒,萌生力。
圃地選擇,楓香樹的育苗圃地以選擇在交通狀況良好、與水源距離近、土層深厚、土壤疏松、土質(zhì)較肥沃、pH值為5.5~6.0的砂質(zhì)壤土為佳。為了減少病害,好選擇在前茬為水稻田的地塊上進(jìn)行楓香樹的育苗。不宜選擇過于黏重的土壤或蔬菜地,這些土壤細(xì)菌較多,容易使幼苗發(fā)生根腐病。
苗期管理:適時揭草。播種后25天左右種子開始發(fā)芽,45天幼苗基本出齊。場圃發(fā)芽率為12.3%~57%,平均為35.6%。當(dāng)幼苗基本出齊時,要及時揭草。揭草好分兩次進(jìn)行,次揭去1/2,5天后再揭剩下的部分。揭草時動作要輕,以防帶出幼苗。
南京博樂園林場 6年
———— 認(rèn)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