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芍藥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芍藥的芽為混合芽,既發(fā)育成生殖器官——花,又形成營養(yǎng)器官——莖和葉。萌芽前,芽長為2.5~4厘米。芽生出地面之后的顏色與形態(tài)也因品種不同會有所差異,顏色從深紫紅色到黃褐色不等。
筆尖型,芽體較長,端部漸尖,狀如毛筆的筆尖。芍藥發(fā)芽是壯觀的場面之一,因為它體現(xiàn)了生命的萌發(fā)與活力,因此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
莖由根部簇生,高約50~110厘米,草本,莖基部圓柱形,上端多棱角,有的扭曲,有的直伸,向陽部分多呈紫紅暈。
混合芽是多種原基的復合體,由生長點、芽鱗、芽鱗腋內(nèi)的腋芽原基、葉原基、葉原基腋內(nèi)的腋芽尿原基、苞片原基、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等組成。
待秋后地上部分枯萎后,位于芍藥根頸部上端的子代鱗芽就成了“頂芽”。實際上芍藥的頂芽只有一個,就是種子萌發(fā)后,實生苗的頂芽。
芍藥(學名:PaeonialactifloraPall.),別名別離草、花中宰相,屬毛茛科芍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由根頸下方生出,肉質(zhì),粗壯,呈紡錘形或長柱形,粗0.6~3.5cm。芍藥花瓣呈倒卵形,花盤為淺杯狀,花期5~6月,花一般著生于莖的或近葉腋處,原種花白色,花瓣5~13枚。園藝品種花色豐富,有白、粉、紅、紫、黃、綠、黑和復色等,花徑10~30厘米,花瓣可達上百枚。果實呈紡錘形,種子呈圓形、長圓形或尖圓形。
根由3部分組成:根頸、塊根、須根。根頸頭(區(qū)別于“根莖”,根頸是根,根莖是莖)是根的上部,顏色較深,著生有芽;塊根由根頸下方生出,肉質(zhì),粗壯,呈紡錘形或長柱形,粗0.6~3.5厘米,外表淺黃褐色或灰紫色,內(nèi)部白色,富有營養(yǎng),塊根一般不直接生芽,斷裂后卻可萌生較小的新芽,因此秋季收集5cm以上的斷根也可繁殖;須根主要從塊根上生出,是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的主要器官,并可逐漸演化成塊根。
鄆城友緣苗木種植有限公司 6年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