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花果苗品種
雌雄異株,雄花和癭花同生于一榕果內(nèi)壁,雄花生內(nèi)壁口部,花被片4-5,雄蕊3,有時1或5,癭花花柱側(cè)生,短;雌花花被與雄花同,子房卵圓形,光滑,花柱側(cè)生,柱頭2裂,線形。
榕果單生葉腋,大而梨形,直徑3-5厘米,頂部下陷,成熟時紫紅色或黃色,基生苞片3,卵形;瘦果透鏡狀?;ü?-7月。
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分布于土耳其至阿富汗。中國唐代即從波斯傳入,現(xiàn)南北均有栽培,新疆南部尤多。用扦插。分株。壓條繁殖,尤以扦插繁殖為主。
夏季扦插,可取半木質(zhì)化的綠枝進行扦插。扦插后約1個月左右生根。培育1年即可移栽。亦可將插條用濕砂貯藏1個月,形成愈傷組織后再行扦插。
無花果樹勢優(yōu)雅,是庭院、公園的觀賞樹木,一般不用農(nóng)藥,是一種樹木。其葉片大,呈掌狀裂,葉面粗糙,具有良好的吸塵效果,如與其他植物配置在一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防噪聲屏障。
無花果樹能抵抗一般植物不能忍受的有毒氣體和大氣污染,是化工污染區(qū)綠化的好樹種。此外,無花果適應(yīng)性強,抗風(fēng)、耐旱、耐鹽堿,在干旱的沙荒地區(qū)栽植,可以起到防風(fēng)固沙、綠化荒灘地作用。
無花果(FicuscaricaLinn.)是一種開花植物,隸屬于桑科榕屬,主要生長于一些熱帶和溫帶的地方,屬亞熱帶落葉小喬木。無花果目前已知有八百個品種,絕大部分都是常綠品種,只有長于溫帶地方的才是落葉品種。果實呈球根狀,尾部有一小孔,花粉由黃蜂傳播。又名阿驲(《酉陽雜俎》、譯自波斯語:anjir),無花果除鮮食、藥用外,還可加工制干、制果脯、果醬、果汁、果茶、果酒、飲料、罐頭等。
落葉灌木,高3-10米,多分枝;樹皮灰褐色,皮孔明顯;小枝直立,粗壯。葉互生,厚紙質(zhì),廣卵圓形,長寬近相等,10-20厘米,通常3-5裂,小裂片卵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鈍齒,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細小鐘乳體及灰色短柔毛,基部淺心形,基生側(cè)脈3-5條,側(cè)脈5-7對;葉柄長2-5厘米,粗壯;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厘米,紅色。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