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15公分刺槐,刺槐基地,現(xiàn)貨出售,武夷山刺槐,福建刺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8年及以上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花葉均可 |
刺槐萌蘗性強,生長迅速,根系發(fā)達,耐鹽堿、耐沙埋、耐表土高溫的能力強,是華北、西北等地區(qū)優(yōu)良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風固沙和“四旁”綠化樹種,是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中一個優(yōu)良的樹種。 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1整地關 整地方法采用局部整地,以減少對原有植被的破壞,地表徑流,提高土壤含水量。當年10月中旬開始,坡地采用魚鱗坑中坑規(guī)格(60cm×50cm×40cm)整地,排列形式為三角形;較平緩地采用穴狀整地,規(guī)格為60cm×60cm×50cm。整地密度按株行距1.5m×2m,220坑(穴)/667m2實施。整地順序自坡上向坡下依次沿等高線進行,要求穴內(nèi)無石塊、草皮、樹根。 2苗木關 造林用刺槐苗多采用本地群眾繁育的1、2年生根徑粗0.8cm以上的一、二級壯苗,堅決不用細弱、枯萎、染有病蟲害、根系不發(fā)達或受機械損傷較嚴重的不合格苗木。做到隨起苗、隨調(diào)運、隨栽植。栽植時,在距苗木根徑10cm處進行截干,以減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蒸發(fā)。截干造林不但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形成通直的主干,能有效地提高造林效果。
病蟲害防治 刺槐小苗的病蟲害主要有立枯病、蚜蟲、根蛆等,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治對苗木的生長影響很大,影響苗木的產(chǎn)量及質(zhì)量。 立枯病 立枯病發(fā)病初期,用50%代森銨300~400倍液噴灑,保苗。齊苗后每15d噴灑0.5%~1.0%等量波爾多液1次,或用1%~2%硫酸亞鐵藥液進行防治,6—7月易發(fā)生芽蟲危害,可用40%氧化乳劑1500倍液或0.05%溶液噴灑防治。 蚜蟲 在成蚜、若蚜發(fā)生期,特別是第1代若蚜期,用40%乳油、25%乳油,50%乳油、25%亞胺硫磷1000~2000倍液、20%乳油3000倍液噴霧。 根蛆 發(fā)生時葉色變黃,嚴重時造成。防治方法:應采取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防治措施。①農(nóng)業(yè)防治:提早翻耕土壤,在土地解凍后立刻翻耕,適時早播減輕根蛆危害。②化學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3750mL/hm2進行土壤處理,或用50%地蛆靈乳油1500倍液澆灌防治,或用50%辛硫磷乳油15L/hm2、48%毒死蜱乳油9L/hm2稀釋成100倍液,根部灌藥,然后澆水。
刺槐的育苗技術 刺槐又名洋槐,屬豆科刺槐屬落葉喬木,為菌根共生樹種,能固氮改良土壤,刺槐生長快,比較耐旱,在年平均氣溫8~10℃、年降水量200~350mm的地方生長良好,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好,萌芽力和根蘗性強。在西北的干旱陽坡及砂地上都能正常生長,是西北地區(qū)良好的用材林、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和四旁綠化樹種。
刺槐苗期如何管理? 刺槐苗期的管理方法是:苗高3至4厘米時,進行第1次間苗,以后根據(jù)苗木生長情況,再進行1、2次間苗,后一次間苗在苗高10至15厘米時進行,定苗后每畝約留1萬株,刺槐怕澇,在大雨后要及時排水。在幼苗長出3、4個真葉后,追施一次化肥,7月份再追一次,8月以后一般不再,施肥。
抹芽促進插穗生根刺槐插條扦插后15-20d后即開始發(fā)芽,發(fā)芽率達100%。根據(jù)刺槐具有大量復生隱芽的生物學特性,為減少插穗養(yǎng)分消耗,促進地下生根,要及時抹除插穗生根前地上部的芽子,-般要進行2次。次抹芽在芽子長到3-5cm時全部將芽子從基部剪除。抹芽時不要松動插穗,抹后澆水一次。次抹芽后,隨著氣溫的逐步回升,經(jīng)7-10d刺槐插穗上的隱芽繼續(xù)萌發(fā)生長,高度可達3-5cm,此時應進行第二次抹芽。具體做法同次抹芽。第二次抹芽后,插穗上的隱芽繼續(xù)萌發(fā)生長,此時要注意保護,不再進行抹芽。經(jīng)過兩次抹芽,插穗下切口形成大量愈傷組織,隨著氣溫的回升和地上部的生長,插穗即開始生根。管理刺槐硬枝扦插,除要進行2次完全抹芽外,其它方面的管理措施和一般樹種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如下內(nèi)容:適時澆水、施肥、松土、除草、防治病蟲害。由于刺槐每個芽眼都有好多復生隱芽,雖然經(jīng)過了2次完全抹芽,但每根插條上端仍能長出2-3個幼芽。所以要進行定苗抹芽。當幼苗長到15-20cm時,每株選擇一個長勢良好、生長健壯的芽子保留,其余的芽子全部抹掉。定苗后要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施碳氨50kg,并澆水一次。
1、種條的采集與貯藏11月底,從采穗圃中采集當年生優(yōu)良無性系種條,或采集用于截干造林的當年生苗干,剪成長18-20cm的短穗,每根插穗至少留2個芽。上剪口距上芽1.0-1.5cm,下剪口剪成單馬耳形。扦穗剪好后50根一捆,放室外陰涼處,用干凈細河沙(含水量60%)埋藏。一層插穗,蓋一層沙,盡量使每根種條都見沙。每層插穗上蓋沙厚度3-5cm,然后再擺一層插穗。重復層的做法。每處存放插穗數(shù)量的多少視場地大小而定,但存放的高度一般不超過4層。頂層用河沙覆蓋,厚度不低于10cm。2、扦插育苗翌年4月中下旬,土壤解凍后,即開始扦插育苗。扦插前將育苗地整平耙細,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3-5立方米。扦插密度20cm×40cm,每667平方米插條8300根。采用畦作,畦面寬1.2m,每畦插3行。插條深度為上剪口和地面持平(斜插或直插),插完后用腳踏實,然后澆足水。澆水后插條上端露出地面l-2cm為宜,插后5-7d,進行苗床松土,利于提高地溫,保持水分,促進插條生根。有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可采用地膜覆蓋,育苗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