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刺槐苗,刺槐苗木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總狀花序花序腋生,長10~20厘米,下垂,花多數(shù),芳香;苞片早落;花梗長7~8毫米;花萼斜鐘狀,長7~9毫米,萼齒5,三角形至卵狀三角形,密被柔毛;花冠白色,各瓣均具瓣柄。
旗瓣近圓形,長16毫米,寬約19毫米,先端凹缺,基部圓,反折,內(nèi)有黃斑,翼瓣斜倒卵形,與旗瓣幾等長,長約16毫米,基部一側(cè)具圓耳,龍骨瓣鐮狀,三角形,與翼瓣等長或稍短,前緣合生,先端鈍尖;雄蕊二體
莢果褐色,或具紅褐色斑紋,線狀長圓形,長5~12厘米,寬1~1.3(~1.7)厘米,扁平,先端上彎,具尖頭,果頸短,沿腹縫線具狹翅;花萼宿存,有種子2~15粒。
種子褐色至黑褐色,微具光澤,有時(shí)具斑紋,近腎形,長5~6毫米,寬約3毫米,種臍圓形,偏于一端?;ㄆ?~6月,果期8~9月。
選地做畦選擇背風(fēng)向陽、地勢(shì)平整、排灌良好的苗圃地作溫床。做畦前每畝施有機(jī)肥1000公斤,碳銨、過磷酸鈣各50公斤,耕翻、耙平后,在畦面上撒100∶1的麩皮、甲胺磷毒餌,以防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
落葉喬木,高10~25米;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淺裂至深縱裂,稀光滑。小枝灰褐色,幼時(shí)有棱脊,微被毛,后無毛;具托葉刺,長達(dá)2厘米;冬芽小,被毛。羽狀復(fù)葉長10~25(~40)厘米;葉軸上面具溝槽;小葉2~12對(duì),常對(duì)生,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2~5厘米,寬1.5~2.2厘米,先端圓,微凹,具小尖頭,基部圓至闊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幼時(shí)被短柔毛,后變無毛;小葉柄長1~3毫米;小托葉針芒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