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楓香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楓香一般指楓香樹,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喜溫暖濕潤氣候,性喜光,耐干旱瘠薄。產中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見于越南北部,老撾及朝鮮南部。樹脂供藥用,能止痛,止血生肌;根、葉及果實亦入藥,有除濕,通絡功效。木材稍堅硬,可制家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
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鱗狀苞片敷有樹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澤。葉薄革質,闊卵形,掌狀3裂,中央裂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兩側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綠色,干后灰綠色,不發(fā)亮;下面有短柔毛,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
產中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東,東至臺灣,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廣東;亦見于越南北部,老撾及朝鮮南部。播種繁殖,種子采集:在進行種子的采集時應選擇生長10年以上、無病蟲害發(fā)生、長勢健壯、樹干通直的優(yōu)勢樹作為采種母樹。楓香花4月上旬開花,10月下旬果實成熟。果穗球形,徑2.5~3.5厘米,由多數(shù)蒴果組成。
每一蒴果僅有1~2枚可孕的黑色種子,具倒卵形短翅??稍械姆N子有翅,為黑色;不孕種子無翅,為黃色,較淡。果實成熟后開裂,種子易飛散。當果實的顏色由綠變成黃褐(稍帶青)、尚未開裂時,應將其擊落,以便于收集?;氐墓麑崙糜陉柟庀逻M行晾曬,一般3~5d即可。在晾曬的過程中,應常用木锨翻動果實,待蒴果裂開后將種子取出。然后用細篩除去含有的雜質即可獲得純凈的楓香種子。。以鮮果的重量進行計算,出種率為1.5%~2.0%。采集的種子應裝于麻袋內置于通風干燥處進行儲藏。
施肥與排灌。幼苗揭草后40d,可選擇合適的氮肥進行追施。第1次追肥的濃度應小于0.1%,施肥量為22.5kg/hm2。以后根據苗木的實際情況,每隔1個月左右追肥1次,濃度控制在0.5%~1.0%,施肥量為45~60kg/hm2。在楓香樹的整個生長季節(jié)應施肥2~3次。前期主要施氮肥,后期施磷、鉀肥。施肥應選擇在15:00以后進行。當施肥的濃度超過0.8%時,施肥后應用清水沖洗。遇下雨時,為了防止苗木出現(xiàn)爛根現(xiàn)象,應及時地排除苗圃地的積水;在遇到持續(xù)干旱的天氣時,應及時澆灌苗地,滿足苗木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造林繁育,選地整地:選擇溫暖濕潤、土壤深厚的山谷、山坡下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區(qū)以陰坡半陽坡為好。整地冬季前完成。緩坡地以全墾加穴狀整地為好,山地陡坡采取魚鱗坑或穴狀整地,穴規(guī)格50cm×50cm×40cm。植株定植,3月中上旬氣候較穩(wěn)定時造林。一般株行距為(1.5~3.0)m×(1.5~3.0)m,栽1110~4440株/hm2。培養(yǎng)用材林可稀植,以培養(yǎng)餌料林、原料林、材苗兼用林為主的可密植。丘陵和低山區(qū)可營造混交林,與馬尾松、杉木等樹種混交,混交方式為帶狀或塊狀,混交比例楓香占30~40%。杉木或馬尾松采伐跡地更新,應營造以楓香為主的混交林,其比例達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