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荷塘月色F1,蘆筍種植大棚好還是露地好,蘆筍怎樣種植與管理,蘆筍種植當年能收嗎,蘆筍市場價格是多少,蘆筍幾月份種植好,蘆筍的種植與管理,蘆筍種子幾月種植,蘆筍怎樣移栽為好,蘆筍根的移植方法,蘆筍是什么植物,蘆筍種子哪里買,蘆筍種子哪里好,蘆筍什么季節(jié)種,蘆筍幾月份種?,蘆筍怎么移栽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休眠期極耐低溫。春季地溫回升到5℃以上時,鱗芽開始萌動;10℃以上嫩莖開始伸長;15~17℃適于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細弱,鱗片開散,組織老化;30℃嫩芽伸長快;35~37℃植株生長受抑制,甚至枯萎進入夏眠。蘆筍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是15~20℃。溫度過高,光合強度大大減弱,呼吸作用加強,光合生產率降低。 [2]
蘆筍每年萌生新莖2~3次或更多。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莖供食用,其生長依靠根中年貯藏的養(yǎng)分供應。嫩莖的生長與產量的形成,與年成莖數(shù)和枝葉的繁茂程度成正相關。隨植株年齡增長,發(fā)生的嫩莖數(shù)和產量逐年增多。隨著根狀莖不斷發(fā)枝,株叢發(fā)育趨向衰敗,地上莖日益細小,嫩莖產量和質量也逐漸下降。一般定植后的4~10年為盛產期。 [2]
蘆筍適于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長良好。蘆筍能耐輕度鹽堿,但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植株發(fā)育受到明顯影響,吸收根萎縮,莖葉細弱,逐漸枯死。蘆筍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性較強,凡pH為5.5~7.8之間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為適宜。 [2]
種子繁殖
便于調運,繁殖系數(shù)大,長勢強,產量高,壽命長。生產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種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
小苗苗齡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莖數(shù)3~5個。一般于寒冷季節(jié)在保護地中播種,終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長年內的生長季節(jié)。這種小苗定植方便,省時、省工,且不會傷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長發(fā)育迅速,可大大縮短株叢養(yǎng)成期。一般在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qū)于2~3月播種,5月定植,翌年即可開始采收。但在定植初年,田間枝葉覆蓋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淺,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雜草,并進行多次培土。
如果用營養(yǎng)缽育小苗,好制備營養(yǎng)土。營養(yǎng)土要求肥沃、疏松,既保水又透氣,土溫容易升高,無病菌、害蟲和雜草種子。一般用潔凈園土5份、腐熟堆廄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過磷酸鈣2%~3%,充分混合均勻,用40%甲醛100倍液噴灑,然后堆積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讓其充分熏殺、腐熟發(fā)酵,殺滅病蟲和雜草種子。如土壤酸度大,還需加撒石灰矯正。堆制應在夏季進行,翌年播種前將這種培養(yǎng)土盛于直徑6~8厘米的營養(yǎng)缽中。 [3]
根據(jù)苗株生長所需的積溫標準決定播種日期。一般標準大苗的生長積溫為2500~3000℃。這樣在寒冷地帶,因年生育期短,應爭取春季早播,否則生育期不足,會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凍害。生長季節(jié)長的地區(qū)應推遲播種,以免苗株過大。
小苗應在定植前60~80天播種。在無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內生育期愈長,根株發(fā)育愈健壯,積累貯藏養(yǎng)分愈多,翌年春季收獲的產量也愈高,并連續(xù)影響以后年份的產量。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種育苗期應在終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護地播種育苗。若因茬口關系需推遲播種育苗,也應盡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爭取早播早定植。否則,小苗栽植的性不僅不能充分發(fā)揮,且會因定植過遲,遇溫暖多雨天氣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溫干旱天氣,定植成活率降低。
促進種子發(fā)芽和出苗的方法
由于蘆筍種子種皮革質化,透水性較差,吸水慢,種子休眠的深淺不一,低溫下發(fā)芽慢,出苗期長,為加速其發(fā)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浸種:播種前將種子在20~25℃水溫下,浸種2天(新種子在35℃水溫下浸種2天)。每天早晚換水一次。
低溫處理:將新種子浸濕后,置于0~5℃低溫下處理60天,或將種子與濕潤黃沙層積于露地過冬,以利于完成休眠期。
選種:選用1年的陳籽播種,但應保管在干燥密閉處。
澆水:從播種至出苗期間要注意水分供應,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種,應澆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適宜時播種。播種以后應覆蓋地膜,以防水分蒸發(fā),并提高土溫,促進種子發(fā)芽。
溫度:無霜期長的地區(qū),應適當晚播,待溫度較高時播種。無霜期短、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實行小苗定植的情況下,可采用保護地育苗,或在保護地條件下播種,待出苗展葉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種出苗期間,應將床溫維持在20~25℃之間。 [3]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