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重茬死棵120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水分 |
34 |
種子繁殖 8月種子成熟后,立即進行砂藏處理:種子1份,砂土3份混合均勻,置背陰處30厘米深的坑,保持濕潤;待第2年3月下旬篩出種子,按行距12-15厘米均勻撒播到畦面的淺溝內(nèi),蓋土約1.5厘米,稍壓,澆水,蓋一層草。出苗前去掉蓋草,苗高6-9厘米時,過密處可適當(dāng)間苗,1年后移栽。為滿足黃精需要蔭蔽的生長習(xí)性,可在畦埂上種植玉米。
1、 黃精立枯病
主要癥狀:是黃精苗期的主要病害。該病為低溫高濕病害,早春播種后如遇低溫陰雨天氣,黃精苗生長緩慢,組織尚未木栓化,抗病力弱,極易感染。未出土幼芽、小苗及移栽苗均能受害,出現(xiàn)爛芽、爛種。幼苗出土后,在近地表的幼莖基部出現(xiàn)水漬狀暗褐色病斑,并很快延伸繞莖,莖部壞死收縮成線狀鐵絲莖,病部常粘附著小土粒狀的褐色菌核,地上部萎蔫,幼苗倒伏死亡。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導(dǎo)致毀種。貼近地面的潮濕葉片也可受害,邊緣產(chǎn)生水漬狀深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葉。
育苗移栽:黃精移栽北方地區(qū)多在4月初進行,在整好的種植地塊上按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挖穴,然后將育成苗栽入穴內(nèi),每穴2株,覆土壓緊,澆透水一次。
中耕除草:黃精植株生長期間要經(jīng)常進行中耕鋤草,每年于4、6、9、11月各進行1次,宜淺鋤,以免傷根,并適當(dāng)培土,促使壯株,后期拔草即可。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