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別名 |
孟婆神像,黑白無常神像,十殿閻君,牛頭馬面神像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chǎn)地 |
河南 |
包裝 |
木盒包裝 |
尺寸 |
3厘米~6厘米 |
加印LOGO |
可以 |
適用場所 |
家居 |
送禮對象 |
其它 |
制作工藝 |
雕刻 |
孟婆,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常駐在奈何橋邊。她為所有前往投胎的靈體提供孟婆湯,以消除鬼魂的記憶。
在中國的古代傳說里,孟婆是地府中專司掌管將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guān)于孟婆的由來,民間出現(xiàn)多的通常有三種說法。
鴻蒙初開,世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大掌管一切,人間即所謂的陽世人界,地即為陰曹地府。三界劃定,無論天上地下,神仙陰官,俱都各司其職。孟婆從三界分開時便已在世上,她本為天界的一個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無數(shù),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來到了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在奈何橋的橋頭立起一口大鍋,將世人放不下的思緒煉化成了孟婆湯讓陰魂喝下,便忘記了生前的愛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個輪回。這種說法早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的道家典籍里,頗有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莫記已死之人恩怨"之類的意味。
所謂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后,眼見長城之下尸骸無數(shù),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為了能忘記這些痛苦萬分的記憶,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記記憶的孟婆湯。后來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動地,就免了她的輪回之苦。讓她在奈何橋畔熬制孟婆湯,讓參與輪回的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即所謂:"前世已了,今生善惡唯本心所念。"之意。這一說從元朝開始廣為流傳,到明清時期多見于文人筆記之中,亦是至今民間流傳廣的一種說法。在關(guān)于孟婆的諸多傳說中,倒是這個說法頗具某種現(xiàn)實(shí)主義色彩。
在這個傳說里,孟婆其實(shí)不是什么老奶奶一類的人物,是一位絕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湯的原因是為了忘記自己的過去,孟婆的記憶是給在奈何橋上來來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湯。
孟婆生于漢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后,開始念誦佛經(jīng)。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dú)⑸?,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稱她為"孟婆老奶"。后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因?yàn)楫?dāng)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機(jī),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并為她造筑驅(qū)忘臺。
《吳下諺聯(lián)》 (王有光,清)中記載:人死去處是孟婆莊,諸役卒押從墻外經(jīng)過赴內(nèi)案完結(jié)。生前功過,注入輪回冊內(nèi),轉(zhuǎn)世投胎,仍從此莊行過。有老嫗留進(jìn),升階入室,皆朱欄石砌,畫棟雕梁,珠簾半卷,玉案中陳。嫗呼女孩,屏內(nèi)步出三姝:孟姜、孟庸、孟戈,皆紅裙翠袖,妙常筓,金縷衣,低喚郎君,拂席令之坐。小鬟端茶,三姝纖指捧甌送至,手镮丁丁然,香氣襲人,勢難袖手。才接杯便目眩神移,消渴殊甚,不覺一飲而盡。到底有渾泥一匙許,抬眼看時,嫗及三姝皆僵立骷髏,華屋雕墻,多變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記憶。一驚墮地,即是懵懂小孩矣。此茶即孟婆湯,一名泥渾湯,又名迷魂湯。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 11年
———— 認(rèn)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