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別名 |
白衣觀音神像,觀音娘娘神像,白衣觀世音菩薩神像,滴水觀音神像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chǎn)地 |
河南 |
包裝 |
木盒包裝 |
尺寸 |
3厘米~6厘米 |
加印LOGO |
可以 |
適用場所 |
家居 |
送禮對象 |
其它 |
制作工藝 |
雕刻 |
白衣觀音于經(jīng)軌有據(jù),有梵名,且是密宗所奉。白衣觀音白表清凈菩提心,因而住白蓮花著白衣,密號為離垢(離苦)金剛,系令一切苦惱消除,轉(zhuǎn)不吉為吉祥的菩薩。天下崇奉觀音的善男信女,往往不遠千里萬里,特地到長白山拜白衣觀音。
據(jù)認為,《圖畫普門品》中描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以白衣觀音的形象,使人肅然起敬。這尊像又名"大白衣"、"白處觀音"。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蓮之中,因而就其衣飾名為"白衣",就其住處名為"白處"。白衣顯示圣潔、淳凈的菩提之心?!?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19, 110, 194); text-decoration-line: none;">大日經(jīng)疏》說:"半拏啰嚩悉寧,譯云'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華中,故以為名......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處也。"
《觀世音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jīng)》也有這樣的說法:"若造像觀音,坐華屋,著五色衣,胡跪拿掌,面向佛看,聽佛說法。下作毗陀,天女互跪坐,手奉花冠,著白衣,上向菩薩。"穿白衣而聽佛說法,用以表示聽從心地的純凈無邪和對佛的尊崇。
《咸淳臨安志》記載:"晉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觀音大士像。錢忠懿王夢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經(jīng)院。白衣本毗天陀女,而俗人名為'白衣觀音'。"這位托夢于錢忠懿的觀音菩薩,便是身穿白衣。洪皓在《松漠紀聞》中,也談到觀音菩薩常身白衣,并說長白山是白衣觀音的居處。雖然有些牽強附會,但說明了佛教信徒的一種心理:認為觀世音菩薩及其衣飾、住處都是潔白無瑕的。
由于佛教徒對白衣觀音的尊崇和敬仰,所以人們塑造了大量的白衣觀音像,民間還用絲線在織物上剌繡出觀世音像。唐代的剌繡工藝高度發(fā)達,并廣泛應(yīng)用于繡佛像和佛經(jīng)。在《白樂天集》中,記有繡佛三事:一繡阿彌陀佛,金身螺髻,玉毫紺目;一繡救苦觀音菩薩,長五尺
二寸,寬一尺八寸,白衣飄忽,神采奕奕;還有一幅也是繡阿彌陀佛,技藝更加成熟,臻于化境。武則天當權(quán)時,曾下令制作織成錦及剌繡佛像、觀音菩薩像四百余幅,分送各個寺院及鄰國??梢姰敃r從到民間,從佛門到世俗,對佛和觀音菩薩是如何崇拜,也可見觀音白衣形象的流傳是何等廣泛。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 11年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