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膜物性 用蒂特龍慢干溶劑稀釋PET油墨9007高濃度白油墨,使用270目的網(wǎng)版,在125μ的聚酯薄膜(未處理)上印刷。在100℃加熱60秒干燥后,在室溫下放置1天。 實驗項目 實驗方法 結果 密著性 十字劃痕膠帶剝離實驗 100/100 合格 硬度 JIS K5400 8.4 鉛筆硬度實驗 H~2H 耐氣候性 人工陽候模擬器內放置 700小時時 無異狀 耐酒精性 使用99.5%的酒精,磨擦50次 無異狀 耐堿性 在NaOH 5%的水溶液中浸泡48小時時 無異狀 耐酸性 在H2SO4 5%的水溶液中浸泡48小時時 表面略有白化 耐油酯性 用花王NIVIA牌護手乳液 磨擦50次 無異狀 耐磨耗性 用橡皮(LION制PL-50) 負載500g 行程80mm, 往復復500次磨擦 有若干傷痕 附著性無異狀 物性表的數(shù)值為試驗值,不是值。 耐氣侯性根據(jù)顏色的不同而有變化,調色品比原色差。特別是煙霧色,淺色等耐氣侯性有很大的降低。請注意。
膠印油墨回收,據(jù)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早生產炭黑的國家之一。在古時候,人們焚燒動植物油、松樹枝,收集火煙凝成的黑灰,用來調制墨和黑色顏料。這種被稱之為“炱”的黑灰就是早的炭黑。
1821 年人們在北美地區(qū)用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炭黑,從此炭黑不再是“炱”那么簡單,它是“氣態(tài)或液態(tài)的碳氫化合物在空氣不足的條件下進行不完全燃燒或熱裂分解所生成的無定形碳,為疏松、質輕而極細的黑色粉末”。大片油氣田相繼開采,源源不斷的原料供應推動炭黑生產由手工操作邁入了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時代。
1912 年人們發(fā)現(xiàn)炭黑對橡膠具有補強作用,從此炭黑逐漸成為橡膠工業(y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世界橡膠工業(yè)原材料耗用量排在位的是生膠,第二位的是炭黑;換言之,炭黑已成為消費量大的橡膠配合劑。炭黑的耗用量一般占橡膠耗用量的40%~50%,也就是說,在橡膠配方中,通常每使用2份橡膠就會搭配使用1份炭黑。
不結皮油墨回收,色素用炭黑—國際上,根據(jù)炭黑的著色能力,通常分為三類,即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這種分類通常用三個英文字母表示,前兩個字母表示炭黑的著色能力,后一個字母表示生產方法。
橡膠用炭黑—橡膠用炭黑原來是按粒徑大小來分類的,但后來改為按氮表面積分類。此外,命名時把炭黑顏料的硫化速度和結構等因素也考慮進去了,由4個系統(tǒng)構成。個英文字母代表膠料的硫化速度,以N代表正常硫化速度,S代表緩慢硫化速度。后面3個為阿拉伯數(shù)字。個數(shù)字代表炭黑氮表面積范圍,共列為0~9個等級。第二和第三個數(shù)字則由美國材料試驗協(xié)會負責炭黑和術語的D24.41的,反映不同的結構程度,也就是炭黑大概的高低結構確定的,有一定的任意性。相對而言,數(shù)字越大,結構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