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銅也被稱為純銅,是銅在自然界的天然狀態(tài)。幾千年前,人類就使用紅銅來制造工具、武器和裝飾品。紅銅可以直接單使用,也可以與其他金屬混合,形成合金銅。紅銅具有高導電性和導熱性,而且比較柔軟,目前常用來制作電線。
紅銅很容易生銹,經過一段時間的氧化,紅銅會形成銅綠。銅綠可以防止紅銅表面進一步腐蝕。黃銅的耐腐蝕性更強,不容易生銹。紅銅具有的導電性能,而且被作為導電性能的衡量標準,即紅銅的導電性定義為,由此來衡量其它金屬的導電性。按這個標準,黃銅的導電性為28%。
紅銅比黃銅更容易被焊接,不過鋅含量20%的黃銅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后,鑄造的黃銅金屬幾乎不能被焊接。紅銅的顏色呈現(xiàn)紅褐色,黃銅的顏色根據添加的金屬元素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包括金色、紅金色或銀色。
銅,是一種金屬元素,也是一種過渡元素。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單質呈紫紅色。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高,因此在電纜和電氣、電子元件是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組成眾多種合金。銅合金機械性能,電阻率很低,其中重要的數(shù)青銅和黃銅。此外,銅也是耐用的金屬,可以多次回收而無損其機械性能。
鉛、銻、鉍等雜質會使銅的結晶不能結合在一起,造成熱脆,也會影響純銅的加工。這種純度很高的純銅,一般用電解法精制:把不純銅(即粗銅)作陽極,純銅作陰極,以硫酸銅溶液為電解液。當電流通過后,陽極上不純的銅逐漸熔解,純銅便逐漸沉淀在陰極上。這樣精制而得的銅;純度可達99.99%。
舊廢銅,它是使用后被廢棄的物品,如從舊建筑物及運輸系統(tǒng)拋棄或拆卸的叫舊廢雜銅。銅和銅基材料,不論處于裸露狀態(tài),還是被包在終產品里,在產品壽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可回收再生。一般來說,用于再生的廢銅中新廢銅占一半以上。而全部廢雜銅經再加工后有大約1/3以精銅的形式返回市場,另2/3以非精煉銅或銅合金的形式重新使用。
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