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每天可以抽出5~10分鐘的時間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學射箭,提高孩子的視覺注意力。也可以用父母朗讀孩子復(fù)述的訓練法:在紙上寫下一組數(shù)字,如“5823667410”,然后父母朗讀,孩子復(fù)述。注意:當父母閱讀時,速度不要太快,如果孩子能正確復(fù)述3組,可以增加1個數(shù)字;如果復(fù)述錯誤1次,則減去1個數(shù)字。如此堅持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我們也常常教人不要自私,要多為他人設(shè)想,為別人做點事。這是很好的教誨??墒?加上前面兩點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一個人的潛意識往往認為犧牲自己才能成全別人。我們的社會更愛表揚這類人,認為這才是良好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往往習慣用恐懼、羞愧感和犯罪感去推動孩子做或不做某些事。這樣容易使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能力不足、不能控制情況、沒有做正常人的資格等,因而沒有自信。
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很注重個人修養(yǎng),其中"謙虛"是很重要的一點。"謙虛"本身沒有問題,但錯誤地以為降低自己才能顯出對別人的尊崇,卻漸漸地成為一般人對"謙虛"的定義。其實,妄自菲薄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連自己都否定自己的價值,又怎樣祈望別人肯定自己呢。
當代青少年父母遭遇的家庭教育挑戰(zhàn)勝過之前任何一代;當代的90后孩子則幾乎是難教育的一代。因為:跟以前的親子關(guān)系相比,當代父母和孩子之間,除了年齡的代溝外,還存在著很深的心理、思想及行為習慣方面的代溝。他們成長在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60、70后父母們面對90后的孩子,傳統(tǒng)家教觀念和方法面對“新新人類”,挑戰(zhàn)重重。父母從先輩那里耳濡目染學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然失效,甚至成為催化自己和孩子矛盾的催化劑。這實際上也是我國問題青少年大量涌現(xiàn)根本的原因。
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這也是孩子在幼兒時期要著重培養(yǎng)專注力的原因。雖然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給他們做事情造成了困擾,但這也給父母在解決親子溝通的問題上提供了很多便利。用說話來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是避開親子溝通僵局的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