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至民國早期,在景德鎮(zhèn)出現(xiàn)了一種釉上彩繪瓷——淺絳彩瓷,風行全國達半個多世紀。事過一百多年的20世紀70—80年代,國內(nèi)文物商店仍大量存有此類瓷器,被統(tǒng)稱為“大路貨”。當時,各級博物館拒其于門外,民間收藏亦少之又少?!按舐坟洝苯K成“積壓貨”,文物店只得按類、按規(guī)格成百上千的以“統(tǒng)貨”外銷或內(nèi)銷。經(jīng)過 20 多年,“大路貨”終于日漸。以至今日,當人們重新開始研究、收藏、欣賞淺絳彩瓷時,它早已因物稀而身價百倍了。淺絳,“淺”意為輕淺,“絳”指紅色。“淺絳”原是借用中國畫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畫輪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畫,起源于元代。
程門(1833—1908年前),原名增培。字松生,號雪笠、笠道人,安徽黟縣五都田段村人,是淺絳彩繪藝術的集大成者?!恩鹂h四志·人物志》中記:“程門……幼聰慧,工書善畫,作行書隨意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畫尤精妙絕倫,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鳥、魚、蟲、獸兼擅其長。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國初諸大家者甚深。故所謂直到古人。咸同時名噪大江南北,賞鑒家得其片紙零嫌什襲藏之?!庇謴堷Q坷《寒松閣談藝瑣錄》中記:“程雪笠(名)門,工山水花卉,嘗客景德鎮(zhèn)畫瓷器,有得一杯一碗者皆球壁視之,嘗以七寸瓶畫青花寒松閣圖見貽?!?br/>
淺絳彩鑒定方法
其次是真款識與假款識的區(qū)別。淺絳彩瓷的偽器仿器上面都有偽款和題字,但也極易在細節(jié)上露出破綻。由于淺絳彩瓷作者多數(shù)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他們題款的文字書法和內(nèi)容也比較考究。而作偽者書寫款識無非是照葫蘆畫瓢,不但書法拙劣,有時連文理都不通,同時,又因時代的變遷,今天的人所寫的字在書風和行筆、結體等方面也與清末民國時有明顯差別;而且偽款大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似一種書體,一個模式,很像出自一人之手。嘗見淺絳彩瓷的現(xiàn)代仿品,冒充淺絳彩瓷大家許品衡。瓶的一面繪博古圖,另一面題寫款識,上書:“倆席之珍,悅目賞心,可久可大,宜古宜今,圖以厥象,煥然一新,為將不盡,玩古怡情。許品衡作。”且不說上面的書法軟弱無力,低俗拙劣,書寫上也是錯字連篇,不堪入目。尤為可笑的是,竟將許品衡的“衡”寫成“沖”的繁體字“ ”,這說明作偽者連起碼的文字基礎也不具備。其實,許品衡書法亦不同凡響,從他真器的款題上看,他的行書得力于“蘇黃”,清麗流暢中有縱橫跌宕之氣。用其真品真款一比,偽品不辨自明。其他真器的款識也都具備那個時代的特點,有的看似隨意,但均有一定的書法功底。仔細觀察真器款識,可知那時人寫的字及語氣、格局等確與今人不同,今人煞費心機也難仿出舊時代那種氣韻和神態(tài)。只要多看多比較,就會逐漸悟出一些道道,找出一些規(guī)律。
金品卿淺絳山水花鳥獸耳方瓶
款識:“心田宗兄仁大人清賞,品卿弟誥畫于新平客次”、“黟山樵子畫”、“林壑森秀,品卿補筆”、“好古”;“品卿寫意”。
印文:“金氏”、“品卿”、“品卿”、“臣誥”
尺寸:H:59cm
估價RMB:600,
落槌價:98萬
清瀚如款淺絳山水插屏
款識:松陰□道乙丑夏月瀚如作。
尺寸:L:16.8cm、W:25.4cm
估價RMB:15,000-20,000
落槌價:1.5萬
清淺絳山水瓷板一套
尺寸:L:14.5cm、W:9.5cm
估價RMB: 無
落槌價:2萬
清淺絳花鳥高足盤
尺寸:H:12cm、D:16.5cm
估價RMB: 無
落槌價:6千
LOT 1019
清 王鳳池題跋淺絳山水獸耳大瓶
題識:一湖好水萬重山,兩岸銀濤注碧灣,漁子舟泛林翠出,胸中久有此煙寰,丹臣王鳳池評意。
鈐?。旱こ?br />
此瓶為御窯廠官窯胎,獸首瓶身威武莊重。瓶身由王少維作畫,布局清新、色彩雅致,山澗溝壑意境悠長,王鳳池評意題跋有如畫龍點睛。合作重器,是一件的淺絳彩瓷藝術珍品。
王鳳池(1824-1898),字兆木,號丹臣、敬庵,興國州豐葉里王志村人(今陽新縣浮屠鎮(zhèn)王志村)。王鳳池,才思敏捷,又擅長書畫,時譽“江南才子”,清末淺絳彩繪瓷畫之一。著有《福云堂詩稿》。他賦性聰慧,五歲入蒙,七歲拜師學畫,17歲府試奪冠。1859年,王鳳池參加鄉(xiāng)試中得舉人。1865年中進士,殿試第十二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1871年授為翰林院編修,負責起草誥敕、纂修史書、侍講經(jīng)筵。次年,提調(diào)掌院學士和掌庶常館的行政事務。1872年家父病逝,王鳳池告假辭官回鄉(xiāng)親孝。1875年,王鳳池沒有回翰林院,直接分發(fā)江右任知府。江右即饒州府時轄景德鎮(zhèn)、上饒、鄱陽等地。王鳳池到任后,正值景德鎮(zhèn)彩瓷人才匱乏之時。主要是因為太平天國之亂。他在處理好政務之余,喜歡吟詩作畫,經(jīng)常到景德鎮(zhèn)御窯廠參與瓷畫創(chuàng)作,鼓勵畫師創(chuàng)新彩瓷技藝,與御窯廠畫師金品卿、王少維商討彩瓷繪畫藝術并一起創(chuàng)作。此件拍品即為王少維作畫王鳳池題跋!
王少維(1817-1887),字廷佐,安徽涇縣人,活躍于1872年至1887之間,同治、光緒年間供職于御窯廠,王少維與金品卿并稱“御廠兩支筆”,與程門、金品卿并稱“淺絳三大家”,王少維是御窯廠在籍畫師,擅人物與山水結合。其人物用筆疏簡淺淡,造型嚴謹,形神具佳;其山水仿宋趙大年和元人山水一路,布局清新、色彩雅致,畫面精美。
H: 60.2cm
RMB: 400,
落槌價:RMB 9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