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藏家轉(zhuǎn)向東方美學
國際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近年增設“中國瓷器及工藝”專場,歐洲舊藏、日本秘藏茶器等來源清晰的瓷器備受追捧。2022年紐約拍場一件元青花魚藻紋大罐以1.8億美元成交,創(chuàng)亞洲藝術(shù)品紀錄。
“流傳有序”是關(guān)鍵
選擇著錄于《石渠寶笈》《清宮瓷器檔案》或源自藏家的拍品。2020年一件有英國藏家傳承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溢價率達65%。
瓷器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其鑒定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shù)。從宋代五大名窯到明清官窯,每一件瓷器都承載著特的歷史、文化與工藝信息。然而,隨著高仿技術(shù)的進步,瓷器鑒定也面臨的挑戰(zhàn)。本文將從鑒定方法、常見誤區(qū)與實戰(zhàn)技巧三方面,為您揭開瓷器鑒定的神秘面紗。
瓷器鑒定的三大常見誤區(qū)
一、過度依賴款識
款識雖是重要依據(jù),但高仿瓷款識已可亂真。需結(jié)合胎釉、器型等綜合判斷。
二、迷信“流傳有序”
部分贗品偽造傳承記錄,需通過科學檢測與實物比對驗證。
三、忽視民窯價值
民窯瓷器雖無官窯光環(huán),但同樣具有藝術(shù)與歷史價值。
宋代汝窯天青釉洗
特征:釉色天青,開片如蟬翼,底足有三至五顆支釘痕。
鑒定要點:釉面光澤柔和,胎質(zhì)細膩呈香灰色。
清乾隆琺瑯彩花卉紋瓶
特征:釉面光滑,彩繪層次豐富。
鑒定要點:琺瑯彩顏料為進口料,色彩過渡自然,仿品常有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