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文件鑒定又稱變造文件鑒定,篡改的定義通常解釋為在真實文件的基礎上,采用涂改、添改、挖補、拼湊、移植、刮擦等方式,改變、歪曲文件真實內(nèi)容、形態(tài)的行為。篡改文件鑒定就是判斷文件是否被篡改的技術。篡改文件鑒定的任務是對可疑文書物證是否被篡改、變造作出科學判斷,進而為判斷文書物證的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提供客觀依據(jù)。
文件形成方式鑒定
包括依據(jù)筆跡形成方式鑒定標準判斷檢材筆跡是書寫形成還是復制形成; 依據(jù)印章印文形成方式鑒定標準判斷檢材印文是蓋印形成還是復制形成; 依據(jù)指印形成方式鑒定標準判斷文件上有色檢材指印是否復制形成等。
變造文件鑒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1. 涂改痕跡檢驗:通過顯微鏡觀察、化學試劑檢驗等方法,檢查文件上的文字、圖案、印章等是否存在涂改痕跡,以確定文件是否經(jīng)過篡改。
2. 紙張及墨跡鑒定:通過紙質(zhì)、光澤度、厚度、纖維結構等特征,對文件使用的紙張進行鑒定,以確定是否為原始紙張。同時,通過墨跡的成分、顏色、粘度等特征,對文件的墨跡進行鑒定,以判斷是否存在偽造。
3. 印章鑒定:通過對印章的形狀、圖案、印模、印相等特征進行比對分析,確定印章是否為原始印章,以及印章是否被盜用、偽造或變造。
4. 手寫體鑒定:通過對文件中的手寫文字進行筆跡特征、字形結構、書寫習慣、壓痕等方面的分析,判斷手寫文字是否為同一人所寫,以確定簽名、備注等是否經(jīng)過偽造。
5. 數(shù)字文件鑒定:對電子文件進行技術分析,包括文件的創(chuàng)建時間、修改記錄、元數(shù)據(jù)等,以及對文件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判斷,以確定文件是否經(jīng)過篡改。 變造文件鑒定通常由的鑒定機構或進行,依據(jù)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技術方法進行分析和鑒定,以提供科學的證據(jù)和結論。
文件變造鑒定通常由的鑒定機構或進行,其鑒定過程包括對文件的內(nèi)容、格式、印章、簽名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比對,以判斷文件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常見的文件變造鑒定包括身份證、合同、公文、存單等。通過文件變造鑒定,可以幫助人們辨別真?zhèn)?,維護合法權益,確保公正正義的實現(xiàn)。
數(shù)字文件鑒定在法律、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幫助確認電子合同、電子票據(jù)、電子證據(jù)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為相關方提供法律保障。
印章鑒定是一種通過對印章進行分析、比對和評估,確定其真?zhèn)?、年代、用途等信息的過程。印章鑒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外觀鑒定:通過觀察印章的形狀、尺寸、材質(zhì)、圖案等外觀特征,判斷其是否符合相應的歷史時期和地域風格。
2. 文字鑒定:分析印章上的文字內(nèi)容,包括字體、字形、書寫風格等,以確定其所代表的含義、所有者身份等。
3. 材質(zhì)鑒定:通過對印章的材質(zhì)進行物理和化學分析,確定其所用材料的種類、制作工藝等,從而判斷其真?zhèn)魏湍甏?
4. 風格鑒定:通過比對印章的風格特征,與已知的歷史時期、地域風格進行對比,以判斷其所屬的時代和地域。
5. 印痕鑒定:分析印章在使用過程中留下的印痕和磨損情況,結合歷史文獻和背景資料,確定其使用過程和歷史價值。
6. 鑒定:通過請教、學者等相關領域的人士,獲得的鑒定意見和建議。
需要注意的是,印章鑒定是一門復雜的學問,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技術手段,結合歷史背景和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和判斷。因此,對于一些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或爭議性的印章,好由的博物館、文物鑒定機構或有經(jīng)驗的進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