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術技能類:從事技術和崗位技能工作并具備相應技術職稱或國家職業(yè)資格,為實施公共管理提供技術技能支持和保障。包括:安全質量檢驗檢測、計算機網絡維護、教練、教師、衛(wèi)技、速錄員、護理、高配操作、電工、設施設備維護維修、廚師、理發(fā)師、公車駕駛等技術技能崗位。
技術技能類崗位可根據技術、職業(yè)技能水平高低細化分為三類,一類為技術職稱和技師,二類為中級技術職稱和技師,三類為初級技術職稱和工及以下。
3、特殊工種類:從事苦、臟、累、險等特殊崗位。包括:艾滋病性病防治、B超放射、醫(yī)療廢物處置、應急處突、強制醫(yī)療、特種設備檢驗維修、老年兒童殘疾護理護工等特殊工種崗位。
4、窗口服務類:面向社會提供窗口公共服務。包括:(、車輛、出入境和110接警話務等)、稅務征繳、就業(yè)服務、社會保險、民政服務、住房建設、國土資源、交通運輸、衛(wèi)生、科技、文化、住房、公共資源交易、熱線接聽、檔案查閱等窗口服務崗位。
5、普通類:協(xié)助開展業(yè)務工作、內部綜合管理、事務辦理和服務保障等工作。包括:檔案材料整理、證書制作發(fā)放、收發(fā)、打字文印、價格調查、統(tǒng)計調查、教學、生活指導、導醫(yī)服務、收費、普法宣傳、調解咨詢、值班、大樓公寓宿舍管理、倉庫保管、后勤服務等普通崗位。 [18]
對于用工單位的優(yōu)勢編輯
簡化管理程序,減少勞動爭議,分擔風險和責任,降低成本費用,自主靈活用工,規(guī)范用工行為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勞務派遣制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中國舊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工人歸單位所有,都是單位的人,工作是終身制,端的是鐵飯碗,人員能進不能出.工人閑置浪費現象很普遍。在中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知識經濟正在興起,工人要流動,“單位人”要變成“社會人”已經是大勢所趨。中國勞務學家、中國勞動科學院副院長王通訊教授提出“對工人,不養(yǎng)而用是上上之策。”他說:“如何用工人、現在有三種.現象:一是養(yǎng)人用人;二是養(yǎng)人不用人;三是不養(yǎng)人而用人,對用人單位來說‘工人不養(yǎng)而用’是上上之策,追求工人‘為我所用’要比‘為我所有’有利得多?!睂嵭袆趧张汕仓?,使用人單位在工人使用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這種新的用人理念得以實現。用人單位只需與勞務派遣機構簽訂一份勞務派遣協(xié)議,然后由勞務派遣機構把合適人員派到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只負責對工人的使用,不與工人本人發(fā)生任何隸屬關系。應當說,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為特征的勞務派遣制,特別適合于那些非公有制企業(yè)、國企改制企業(yè)和那些經營發(fā)展變化比較快、不同發(fā)展階段或不同發(fā)展時期對人才需求又不盡相同的單位。
第二,“你用人,我管人”是人才制的又一個顯著特征。人才制的用人模式實際上形成的是三種關系.也就是以人才機構為中間行為主體,形成的機構與被人才之間的隸屬關系、機構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關系,以及被人才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工作關系。很顯然,用人單位對人才只管使用和使用中的工作考核,剩下的一切管理工作,包括工資薪酬的發(fā)放、社會保險的代收代繳、合同的簽訂、續(xù)訂和解除,相關問題和爭議的處理、日常一系列的人事管理等,全部由人才的機構負責。這樣,用人單位用人,機構管人,這種用人模式對用人單位來說省了很多事,減少了大批因管理工作帶來的工作量和相關的麻煩??梢允褂萌藛挝坏慕洜I管理者能夠更專心于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企業(yè)的生產經營。
第三,勞務派遣機構“一手托兩家”,更有利于勞務供需雙方的雙向選擇和有關各方責權利的保障,這是勞務派遣制的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好處,也是這種用人模式特的機制。
國內各地勞務派遣制的實施主要是由各級所屬的勞務服務部門發(fā)起的,是勞務服務業(yè)中的職業(yè)介紹的進一步延伸。常規(guī)的勞務代理工作,是介于勞務供需雙方關系之外提供的一種勞務服務,是一種局外角色的服務。勞務代理工作延伸為勞務派遣制以后,就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就變成了一種介入其中的局內角色的行為主體。
,有資格進行勞務派遣的機構.是經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具有法人資質、被特許經營勞務派遣業(yè)務的機構。作為勞務派遣機構,介于勞務供需雙方中間,一方面要根據用人單位對工人的需求,履行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務派遣協(xié)議,向用人單位及時選拔所需的適用工人,并管理好所的工人,確保接受勞務派遣的用人單位相關責、權、利得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在對選定的人才實施人才前,要與被人才簽訂勞動合同確立雙方的隸屬關系,確保被人才在派出工作期間相關的責、權、利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這就是勞務派遣機構有別于其他企業(yè)法人所經營的特殊職能。
四大原則
勞務派遣公司經營服務四大基本原則:
雇員租賃
勞務派遣的本質是雇員租賃,“”一詞并不適用于解釋勞務派遣經營活動的法律關系和業(yè)務特征?!白赓U”一詞卻能概括勞務派遣所有業(yè)務特征,并合理解讀勞務派遣復雜的三方法律關系。
租賃與雇傭一樣更適用于解釋勞動力與工作單位之間的法律關系。
以生產線承包為特征的勞務外包合作,因為不存在租賃關系而并非勞務派遣,也不適宜簽訂勞務派遣合同。
同工同酬
現行法律制度規(guī)定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當實行同工同酬制度,但人社部相關司局負責人確表示,雖然勞務派遣職工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但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會保險。
同工同酬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相同崗位、相同等級的員工,應該執(zhí)行同等工資待遇標準。但這樣就容易被異化為,用工單位應對同工同酬的一種對策。
拒絕墊付
現行法律制度明確了勞務派遣三方法律關系中,用工單位應當實際承擔員工工資和社保費用。這就是勞務派遣公司不墊付原則的法律基礎,也就是說公司不為用工單位墊付員工工資和社保費用。
一旦公司不能堅持原則,為用工單位墊付上述費用,也就意味著無形中地增加自身的經營風險。
受益歸責
《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員工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br />
“誰用工,誰受益”是一種普通常識,“誰受益,誰擔責”則是利益義務對等的基本原則。
員工一旦出現事故,保險待遇賠償不足部分則應由真正用工受益方即用工單位負責承擔。
1、水電材料進場驗收流程
(1)通知施工方材料驗收的時間
材料進行驗收好是安排在材料進場時立即進行,所以,約定驗收時間非常必要,以免出現材料進場時,沒有時間約定,對材料進行驗收,影響施工進度。
(2)材料驗收時驗收人員到場
材料進場后驗收人到場簽收,以免后期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或糾紛。材料驗收中,裝飾公司會通知客戶到工地看,監(jiān)理會給予配合和引導,要在現場一一核對。
(3)驗收程序嚴格
驗收人對合同中規(guī)定的每一個材料約定都應該進行必要的檢查,如材料質量,材料規(guī)格,材料數量。
(4)驗收合格后再在驗收單上簽字
如果檢查結果材料合格,驗收人應該在材料驗收單上簽字。這樣做才是一個較完整的過程。
2、水電材料具體驗收方法
(1)水泥進場驗收
檢查水泥的出廠合格證是否與包裝符合,包括工廠及產品名稱、品種、標號、代號、出廠編號、包裝日期等。還可以檢查出廠檢驗報告,這種報告分7天和28天的,一般隨貨拿的是7天檢驗報告,要注意追索28天檢驗報告。散裝水泥應提交與袋裝標志相同內容的卡片和散裝倉號;要對數量和重量進行驗收。水泥每袋凈重為(50±1)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