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防護箱保護古玩瓷器?
古玩瓷器一定要安放在古玩箱內交接換手,遇到多人鑒別欣賞時,切記要小心從古玩箱里取出鑒賞,待一個人欣賞完畢,把瓷器放回到古玩箱內。下一個人再來欣賞時,要小心的再一次從古玩箱里取出,不要兩個人將瓷器直接手遞手的傳接,以防萬一失手。薄胎的器皿,胎薄、質輕、嬌嫩,移動安放時更須小心,從古玩箱中拿出時要雙手捧,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長度高,還有不能放在桌面上或外面的任何地方,怕被風吹倒。帶座、帶蓋的瓶器從古玩箱中取放時應將座、蓋和主體分別單拿單放,不能連蓋帶座一起端,防止移動時脫落打碎。
瓷器是由陶器演化而來的,是中國的偉大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中國是瓷器的發(fā)源地被譽為是“瓷器之國”。 陶瓷器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但是,隨著時空的變遷,加之人為和自然的破壞,古陶瓷大多已消失殆盡,僥幸遺存至今的又多有殘缺,以至人們無法全面認識其本來面目。為了使殘破的古陶瓷能充分體現其應有的價值,還其本有的歷史、科技及藝術等諸多內涵,我們就將其修復還原,使之發(fā)揮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古陶瓷修復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檢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補、上色等一系列保護與復原的操作。
古陶瓷修復的類型:
1、考古修復:又稱研究修復,指對于拼縫、補缺部分,保留修復的痕跡,使觀眾能輕易分辨出哪些是原器物,哪些是修復部分。
2、無痕修復:又稱美術修復,指對于器物的修復部分進行上色,以達到淡化修復痕跡。
3、陳列修復:這種修復的效果介于考古修復和美術修復之間。通常理解為在一定距離外看不出修復痕跡,而在背面或內部保留修復痕跡。
瓷器修復餐具破口底層處理,處理方式和重要性:
1、準備打磨機,抹布,水;
2、用打磨 機將餐具破口處打磨,因為餐具破口處遺留的有油脂,油脂如果不 處理掉遇到高溫后就會產生熱反應(軟化)導致修復泥與餐具分離,修復產品出來后邊緣就會有細細的裂縫出現導致反T;
3、底層處理完畢后用抹布將周邊區(qū)域擦拭干凈后,放置一邊待涂泥;
瓷器修復泥的性能和泥的使用方式:
1、使用的泥為雙組成分: AB型結合組成,白顏色;
2、當我們準備使用泥的時候打開包裝盒AB組,取量為一比一,取出泥后應立即使用保護 膜將泥包裝好,避免泥長期暴露在陽光下使泥被風吹干造成浪費現象;
3、 取出泥后用手捏,要完全捏均勻,微感泥產生反應,如果泥有粘手操作不便的情況下, 可以用手略粘少量的水分;
4、當泥完全固化后堅硬如石, 附著力強,開始打磨,泥的固化時間可能會因環(huán)境,天氣因 素提前或延后固化的時間,要根據操作情況進行對泥的掌握;
5、涂泥時將調好的泥根據餐具破口大小取出適量的泥先將破口處進行底層涂抹,要完全涂 抹到位后,在進行堆制式的方式進行操作;
6、涂泥時不要涂的面積太大避免打磨時產生不必要的打磨功夫浪費,也不要涂的太厚(高) 這樣也會增加打磨時間,要掌握在剛好的狀態(tài),同時可以將手沾適量水分將涂泥的地方進行修正使表面光滑,減少打磨的時間;
瓷器修復打磨工具介紹及打磨方式,方法
1、打磨的工具有:打磨機(電動型) 80#鐵砂布、320#目水砂紙, 平搓。打磨機為電 動型,可控制磨頭的速度腳踩的輕轉速就慢,踩的重轉速就快(詳細操作產品說明書)此工具是在泥固化后硬度高,泥涂的面積大或太厚的情況下使用;
2、在不需要使用電動打磨工具時,我們可以選擇80#鐵砂布進行打磨,在感覺平整時不要 在繼續(xù)打磨,此時我們要選擇240-320#目水砂紙進行修正,使泥面更平整光滑;
3、當遇到餐具角的時候使用平搓、圓形搓、半圓形搓,進行修正;
4、打磨時一定要注意打磨有角度餐具的弧度, 要注意打磨的是否和餐具的邊緣是否致, 要掌握定的手感。不要將餐具自身的釉面損傷,這樣會造成大面積的上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