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古建筑用瓦是由板瓦、筒瓦順序搭接而成,傳統(tǒng)工藝是先將板瓦凹面向上一塊一 塊延房頂坡面緊密排列好后,再將筒瓦凹面向下依次搭接在相鄰兩塊板瓦凹槽內(nèi)。該方法 工序繁多、效率低,且接縫處較多,防水性不好。此外,傳統(tǒng)坡瓦為粘土燒制,制作過程產(chǎn)生 環(huán)境污染。
做仿古瓦屋脊一般有三種方法 像作平瓦屋脊一樣,將瓦一片一片地從一個山頭鋪筑到另一個山頭;第二、將瓦片斜成一定的角度并擠緊,有山頭向中間筑脊;第三、先在兩山頭各平放一疊瓦封頭。具體做脊時,一般先在靠近屋脊兩邊的坡屋面上先鋪筑5-6張仰瓦作為分垅的標(biāo)準(zhǔn),屋脊筑完成后用混合砂漿或紙筋灰將屋脊背及瓦垅的縫堵塞密實、壓緊抹光。
仿古瓦鋪瓦一般運用濕漿鋪貼,以確保板瓦、垌瓦與屋面的粘合面大及更結(jié)實。屋面斜度45以下的鋪貼仿古瓦,檐口到屋脊間隔5米以內(nèi)屋面檐口的滴水、勾頭用銅線捆牢即可,5米以上的屋面可在瓦面的中部適當(dāng)用銅線捆牢部份底瓦及垌瓦,垌瓦在裝置時2至3米長度以及脊瓦每隔5至10米須預(yù)留一條5至8mm寬脹大縫,以防受熱脹大而揉捏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