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保利中國玉器專場成交額達3560.745萬元,成交率54.34%,這些拍品大部分為明清玉器,中國嘉德“良玉美妍工藝品珍賞”專場,拍品總數(shù)為198件,成交113件,成交率57.07%,成交價額2015.95萬元。保利2011年秋拍中一件清道光“慎德堂寶”交龍鈕寶璽以9085萬元成交;一件乾隆“太上皇帝”圓璽以6800萬元起拍,并以1.61億的天價成交,刷新了御制玉璽和白玉拍賣的世界紀(jì)錄。2013年在北京保利的一次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一件滿綠翡翠觀音掛件以2.1億元人民幣成交,創(chuàng)下翡翠掛件價格新記錄,是當(dāng)下翡翠價格暴漲的一個縮影。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 獸面紋玉琮
成交價37.5萬港元
青綠色玉料,局部有黃白沁斑。整體造型內(nèi)圓外方,中心有圓孔,上下相通,外部以橫線截成兩節(jié),每節(jié)均以四琮角刻人面紋,以棱為人面部的中心線,琢刻簡化眼鼻。
西漢或以后 白玉雕螭紋璏
成交價:68.75萬港元
玉質(zhì)白色泛青,局部微呈棕褐色。劍璏是嵌飾于劍鞘上的飾物,此玉璏上鏤雕回首螭紋,下方有一長方形,尾端粗而回卷。整體形態(tài)生動活潑,拋光精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