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物價也急劇提升,幾塊錢能買到的東西都漲到了幾十塊,就連出門買菜都無法用到兩元的面額,終導致兩元貨幣根本沒有人使用,自然在市場上的流通率就降低了。紙幣的主要作用是作為等價交換物,讓人們可以用此來交換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過除此之外紙幣還可以作為市場的調查,每個國家發(fā)行貨幣基本都希望這些貨幣能流通到市場的每個角落,這樣可以了解到每個行業(yè)的盈利情況,并且根據(jù)這些調查結果做出相應的判斷。 雖然我國號召人們要保護貨幣,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在紙幣上做一些記號,這樣紙幣回到銀行的時候可以很直觀看出每種貨幣的使用率,讓國家得到有效的數(shù)據(jù)。相對來說兩元紙幣上的記號極少,基本上可以判定為無人使用,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我國已經(jīng)發(fā)行了許多套貨幣,市場通的紙幣面額也以十元及以上為主,這些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主力軍。另外移動支付的迅速崛起也對紙幣系統(tǒng)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大部分年輕人出門幾乎都不會攜帶紙幣,更加減少了小面額紙幣的應用場景。綜合來說,任何事物都有更新?lián)Q代的一天,本質上就是相比于數(shù)十年前我國已經(jīng)進步了許多,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上升,加上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兩元面額的紙幣自然而然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任何事情的存在必然有其道理,兩元面額的紙幣在數(shù)十年前發(fā)行是合理的,更是成功進入了千家萬戶,成為為流通的面額。不過隨著社會發(fā)展,中國人的生活逐漸擺脫了貧困,人人都步入了小康,消費水平也在水漲船高,自然而然這種貨幣也就淘汰了。從中可以看出世界時刻在改變,人們也需要在時代的潮流中不斷提升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永遠保持競爭力,在未來的生活中越來越幸福。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銀行先后發(fā)行了5套人民幣,居民現(xiàn)在日常使用的是第五套。第四套人民幣自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fā)行,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種面額。根據(jù)《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8〕6號》,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幣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紙幣和1角硬幣在市場通。第四套人民幣開啟了50元、100元兩種大面額的鈔票,在設計理念、風格和印制工藝上都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如50元紙幣,正面圖案為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頭像,背面圖案為黃河壺口瀑布。一國企退休員工張國強回憶,第四套人民幣開始流通時,自己月工資才40多元,收到50元、100元的鈔票會特別驚喜。那時,前往銀行存錢,也多是幾十元一筆地存入?!霸俅卧俅慰吹竭@套人民幣,想起上世紀80年代讀小學時,每次拿著幾毛錢去買作業(yè)本和喜歡的零食,特別高興。有一年春節(jié)收到一個百元壓歲紅包,非常激動。”說到第四套人民幣,“80后”蔡女士有不少美好的記憶。
其中面值2元的紙幣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臺,這讓很多人都感到好奇,這背后有三個原因。早些年我國經(jīng)濟還沒發(fā)展到現(xiàn)在,貨幣的面額也相對較小,其中有一角,五角等紙幣,還有面額兩元的紙幣,這種貨幣印著維吾爾族和彝族的兩位女性,整體看起來十分美觀得體。當時的2元紙幣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可以做很多事情,然而,新舊更替,1999年發(fā)行第五套貨幣時就沒有了兩元的面額,這也是它缺席,取而代之的是五元等更大面額的貨幣。隨著國家停止發(fā)行,2元紙幣在市場上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甚至都沒有見過這種紙幣,直到二零一八年國家正式禁止了兩元紙幣的流通,并且要求所有持有兩元紙幣的人上交兌換,這個行動整整持續(xù)了一年時間,二零一九年國家正式宣布廢除兩元紙幣的有效性,自此這種一時的貨幣正式迎來了生命的終結。國已經(jīng)發(fā)行了許多套貨幣,市場通的紙幣面額也以十元及以上為主,這些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主力軍。另外移動支付的迅速崛起也對紙幣系統(tǒng)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大部分年輕人出門幾乎都不會攜帶紙幣,更加減少了小面額紙幣的應用場景。
“錢利于流借。十室之邑,有錢十萬而聚于一人之家,雖百歲故十萬也。貿(mào)而遷之,使人饗十萬之利,遍于十室,則利百萬矣。遷而不已,錢不可勝計。”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寫道。貨幣是人類的一項偉大發(fā)明,是人類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提高和社會進步的產(chǎn)物,反過來,它又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步。 “青銅空首布也太漂亮了!”看展時,一對情侶忍不住驚呼。在中國錢幣博物館的中國貨幣通史陳列展廳,您能看到從春秋戰(zhàn)國到北宋年間層出不窮的金屬貨幣,如青銅塊、戰(zhàn)國銅貝、空首布、尖首刀、圜錢、馬蹄金、秦半兩、漢五銖、開元通寶、金鋌、銀鋌等,然而這種金屬貨幣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隨著交子的出現(xiàn)被打破。在兩千多年的貨幣史中,交子的出現(xiàn)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元朝費著的《楮幣譜》對交子的出現(xiàn)作了詳細記載:“蜀民以錢為重,難于轉輸,始制楮為券。表里印記,隱密題號,朱墨間錯,私自參驗,書緡錢之數(shù),以便貿(mào)易,謂之交子?!背醯慕蛔邮敲褶k交子,出現(xiàn)于10世紀末,以民間兌換券的形式出現(xiàn)。北宋的貨幣制度十分復雜,白銀在商品經(jīng)濟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銅錢仍是主要貨幣,鑄造量和流通量都非常大。而銅錢之外,又劃定了的區(qū)域流通鐵錢,包括四川。眾所周知,鐵錢相較于銅錢價值更低,沉重且不便于攜帶,對于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商業(yè)信譽普遍發(fā)展的四川來說,鐵錢的大量使用不適應當時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于是產(chǎn)生了民辦交子。由于沒有背書,民辦交子的信用成了問題。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益州知州薛田提出官辦交子的建議和方案。1024年1月12日,朝廷詔令“始置益州交子務”,并于同年正式發(fā)行官辦交子。
在發(fā)行背景方面,民國時期國內政局動蕩不安,貨幣發(fā)行更是雜亂不堪,從起初的銀元到法幣,又從法幣到金圓券,又經(jīng)過多番周折,重新啟動銀元。這期間,每個階段的紙幣都被大量消耗,以至于到現(xiàn)在為止都很難在錢幣收藏市場上搜集到品相、種類較全的民國紙幣。在軍伐混亂和通貨膨脹的環(huán)境下,民國紙幣的種類更是林林總總,千姿百態(tài),民國時期發(fā)行的紙幣種類繁多,然而市場中能夠搜集的卻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如果憑借個人的搜集能力,在全國范圍內收藏種類繁多的民國紙幣,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寶鈔內包含民國時期十多家銀行發(fā)行的整整一百枚民國紙幣,紙幣面值從1毫至萬元不等,發(fā)行時間橫跨1914年至1949年的30多年時間,百枚錢幣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枚枚當屬文物鈔。文物寶鈔中包含的紙幣種類之多、面值之多、銀行數(shù)量之多及時間跨度之廣,均處民國紙幣收藏的。近年來隨著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民國鈔逐步被重視,市場行情也日漸走高。譬如2010年11月,民國鈔中的大名譽品中央銀行壹圓“紅牌坊”,在金懋國際拍賣中拍出53760元;到了2011年5月,北京軒誠拍出了112700元,成為民國紙幣單枚拍賣的;至2015年8月,中央銀行壹圓“紅牌坊”,竟拍出了600萬元的。在2015年12月的西泠拍賣中,一組三十一枚民國紙幣從80萬起拍,終以499.25萬元的成交。該項交易不僅成為本場西泠錢幣春拍標王,還大幅度提升民國紙幣在錢幣界的身價。
有紙幣及紙幣衍生物圖版946種、1221張,偽品紙幣14種、18張,紙幣樣張與信函13種、15張,插圖56種、67張,插表9張。這些資料亮點頻出,只披露的紙幣實物就達32種。比如,同治十年甘肅司鈔二千文、光緒三十三年甘肅官銀錢局貳兩流通券,民國九年甘肅官銀號制錢壹千文流通券,民國十三年甘肅平市官錢局貳拾枚銅元券,民國十五年甘肅軍事善后流通券壹圓、伍元、拾元、貳拾元成套券,民國十六年甘肅平市官錢局貳拾、伍拾、壹百枚銅元券,民國二十一年甘肅省平市官錢局拾枚、貳拾枚、伍拾枚、壹百枚成套銅元券,民國二十四年伍拾枚銅元券,民國二十四年甘肅平市官錢局伍角樣幣券,民國十七年西北銀行甘肅平?jīng)鑫樵?,民國二十年甘肅農(nóng)工銀行壹百枚銅元券,民國二十年陜西省銀行蘭州分行“蘭州”“渭南”壹圓券,民國二十三年甘肅農(nóng)民銀行伍元樣本券,民國三十年甘肅銀行伍分券,民國十年隴南鎮(zhèn)守使糧餉局壹佰文券,民國十二年隴南平市官錢局叁拾文錢票;民國三十八年寧夏省銀行伍分輔幣券,民國三十八年隆德縣銀行銀幣本票壹角券,民國十九年青海財政廳維持券壹圓、伍圓券,民國二十二年青海財政廳維持券壹角、伍圓券,民國三十五年青海省銀行本票等,都是在本書中披露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