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性故障:電纜某一芯或數芯對地擊穿,絕緣電阻低于10kΩ稱低阻接地,10kΩ稱為高阻接地。主要由于電纜腐蝕、鉛皮裂紋、絕緣干枯、接頭工藝和材料等造成。
斷線性故障:電纜某一芯或數芯全斷或不完全斷。電纜受機械損傷、地形變化的影響或發(fā)生過短路,都能造成斷線情況。
保護層腐蝕:地下雜散電流的電化腐蝕或非中性土壤的化學腐蝕使保護層失效,失去對絕緣的保護作用。解決辦法是,在雜散電流密集區(qū)安裝排流設備;當電纜線路上的局部土壤含有損害電纜鉛包的化學物質時,應將這段電纜裝于管內,并用中性土壤作電纜的襯墊及覆蓋,還要在電纜上涂以瀝青。
戶外終端頭浸水:因施工不良,絕緣膠未灌滿,致終端頭浸水,終發(fā)生爆炸。因此要嚴格執(zhí)行施工工藝規(guī)程,認真驗收;加強檢查和及時維修。終端頭漏油,破壞了密封結構,使電纜端部浸漬劑流失干枯,熱阻增加,絕緣加速老化,易吸收潮氣,造成熱擊穿。發(fā)現終端頭滲漏油時應加強巡視,嚴重時應停電重做。
油浸電纜因高差發(fā)生淌、漏油。當油浸電纜敷設高差較大時,可能發(fā)生電纜淌油現象。淌流的結果,使電纜上部由于油的流失而干枯,這部分電纜的熱阻增加,使紙絕緣焦化而提前擊穿。另外,由于上部的油向下淌,在上部電纜頭處騰出空間并產生負壓力,使電纜易于吸收潮氣而使端部受潮。電纜下部由于油的積聚而產生很大的靜壓力,促使電纜頭漏油。電纜受潮及漏油都增大了發(fā)生故障起火的機率。
中間接頭盒絕緣擊穿。電纜接頭盒的中間接頭因壓接不緊、焊接不牢或接頭材料選擇不當,運行中接頭氧化、發(fā)熱、流膠;在做電纜中間接頭時,灌注在中間接頭盒內的絕緣劑質量不符合要求,灌注絕緣劑時,盒內存有氣孔及電纜盒密封不良、損壞而漏入潮氣,以上因素均能引起絕緣擊穿,形成短路,使電纜爆炸起火。電氣自動化技術網
做好撲滅電纜火災時的人身防護。由于電纜起火燃燒會產生大量的濃煙和毒氣,撲滅電纜火災時,撲救人員應戴防毒面具。為防止撲救過程中的人身觸電,撲救人員還應戴橡皮手套和穿上絕緣靴,若發(fā)現高壓電纜一相接地,撲救人員應遵守:室內不得進入距故障點4m以內,室外不得進入距故障點8m以內,以免跨步電壓及接觸電壓傷人。救護受傷人員不在此限,但應采取防護措施。
遵守電纜敷設的有關規(guī)定。電纜敷設時應盡量遠離熱源,避免與蒸汽管道平行或交叉布置,若平行或交叉,應保持規(guī)定的距離,并采取隔熱措施,禁止電纜全線平行敷設在熱管道的上邊或下邊;在有些管道的隧道或溝內,一般避免敷設電纜,如需敷設,應采取隔熱措施;架空敷設的電纜,尤其是塑料、橡膠電纜,應有防止熱管道等熱影響的隔熱措施;
嚴密封閉電纜孔、洞和設置防火門及隔墻。為了防止電纜火災,將所有穿越墻壁、樓板、豎井、電纜溝而進入控制室、電纜夾層、控制柜、儀表柜、開關柜等處的電纜孔洞進行嚴密封閉(封閉嚴密、平整、美觀、電纜勿受損傷) 。對較長的電纜隧道及其分叉道口應設置防火隔墻及隔火門。在正常情況下,電纜溝或洞上的門應關閉,這樣,電纜一旦起火,可以隔離或限制燃燒范圍,防止火勢蔓延。
保持電纜隧道的清潔和適當通風。電纜隧道或溝道內應保持清潔,不許堆放垃圾和雜物,隧道及溝內的積水和積油應及時清除;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電纜隧道和溝道應有適當的通風。